“6 块钱的鸡排要排 3 小时队,200 块的酒店涨成 800 块”—— 这个国庆前的魔幻场景,正在江西景德镇真实上演。凭借 “炸不到位无法原谅自己” 的金句和亲民价格爆火的 “鸡排哥” 李俊永宇奇配资,没想到自己带火的不仅是家族生意,还有周边酒店的 “价格火箭”。当 2 公里内民宿一房难求,当平价住宿变身 “奢侈品”,这场流量盛宴里的价格狂欢,到底是市场规律还是趁火打劫?
流量突袭:从 6 元鸡排到 800 元客房的连锁反应
9 月下旬的景德镇五中门口,每天都在上演 “万人空巷” 的戏码。开摊半小时就排起 200 米长队的鸡排摊前,有从浙江自驾赶来的游客,有排了 3 小时的本地女生,连 71 岁的大爷都顶着雨二刷打卡。这个 5 天涨粉 30 万的 “鸡排哥”,用一份份 6 元鸡排撬动了整座城市的流量。
但流量的另一面,是住宿市场的 “坐地起价”。有网友查询发现,距离鸡排摊步行 5 分钟的酒店,平日 200 元左右的房间,国庆前四天直接飙升至 800 元,涨幅达 3 倍,且假期前半段房源已被抢空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“鸡排哥” 二舅哥开的 “欢乐小居” 民宿,原本只是接待帮忙的亲戚,如今也成了游客争抢的香饽饽,价格同样水涨船高。
展开剩余73%这种涨价并非个例。南京某酒店从 249 元涨至 685 元,开封某酒店近千元一晚,涨幅超 5 倍,网友直言这是 “明抢式宰客”。而景德镇此前就因酒店价格异常波动引发关注,此次借 “鸡排哥” 东风的涨价潮,更让不少游客吐槽:“路费 + 住宿费够买 100 份鸡排了,这网红卡打得太亏!”
三方角力:游客吐槽、商家辩解与本地人的尴尬宇奇配资
“鸡排哥” 的爆火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流量经济下的众生相。游客带着对网红美食的期待而来,却被住宿价格泼了冷水。“花 800 块住经济型酒店,还不如多住一晚在家点外卖”,一位浙江游客的抱怨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。更有人算过账:排队 3 小时买鸡排,住宿成本涨 3 倍,性价比远不如网购速冻鸡排自己炸。
面对质疑,酒店商家有自己的理由。有从业者表示,国庆期间人力、物料成本上涨,且游客集中爆发导致供需失衡,涨价是市场调节的正常结果。某酒店前台直言:“现在每天接到上百个问房电话,就算不涨价也会被抢光,涨价只是顺应行情。” 但这种说辞难以服众 —— 平日空置率不低的民宿,仅凭 “鸡排哥” 的热度就翻番涨价,显然超出了 “成本波动” 的合理范畴。
最尴尬的莫过于本地人。就像淄博八大局走红后,本地人挤不进菜市场一样,景德镇市民发现,不仅买鸡排要跟游客抢,连周边的平价酒店也被 “占领”。有市民吐槽:“朋友来玩想找个近点的住宿,问了三家都涨了价,最后只能住到 10 公里外,这哪是网红带火城市,分明是带乱了生活。”
流量留客:别让涨价砸了网红城市的招牌
“鸡排哥” 的可贵之处,在于爆火后仍保持初心。面对塞来的新手机、上门的广告合作,他一概拒绝,还免费教亲戚做鸡排,让 9 家家族摊位共享流量。这种 “不贪流量钱” 的实在,正是他圈粉的核心原因。但周边酒店的涨价潮,却在消解这份好感,甚至可能透支景德镇的城市口碑。
复旦大学沈涵教授曾指出,社交媒体放大了网红打卡地的负面影响,产业结构改变、物价上涨往往随之而来。要避免 “鸡排哥” 带火的流量变成 “昙花一现”,这座城市需要做的还有很多。淄博的经验值得借鉴:当年烧烤爆火时,当地出台限价政策,酒店涨价不得超过 50%,既保障了商家利益,也留住了游客口碑。
更关键的是,商家要算清 “长远账”。“鸡排哥” 的热度能持续多久?据经验,网红美食的生命周期往往只有 3-6 个月。如果酒店趁短期流量疯狂涨价,不仅会被贴上 “宰客” 标签,还会让游客对景德镇产生负面印象,等到热度退去,最终伤害的还是本地旅游业。就像新疆禾木某酒店 3292 元一晚的高价,虽短期赚了钱,却让不少人把 “禾木” 列入了旅游黑名单。
结语:6 元鸡排该配什么样的城市温度?
一份 6 元的鸡排,承载的是普通人对实在经营的认可;而 800 元的酒店,暴露的是部分商家的短视。“鸡排哥” 用真诚带火了一座城,却挡不住逐利者的 “薅羊毛”。这场涨价风波的本质,是流量红利与城市治理的博弈 —— 既能接住网红带来的热度,又能守住合理的价格底线,才是对城市口碑的最好维护。
或许正如网友所说:“我们愿意为 6 元鸡排排队,是为了那份烟火气;但拒绝为 800 元酒店买单,是不想被流量收割。” 景德镇要留住 “鸡排哥” 带来的流量,光靠网红美食不够,更需要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真诚的城市温度。
那么问题来了:你觉得网红打卡地的酒店涨价多少算合理?是该 “随行就市” 还是 “政府限价”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!宇奇配资
发布于:浙江省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